现代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目前,我国传统养殖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变革期。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牧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建议,要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,构建行业节约高效、种养循环、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。 “以我们养猪企业为例,提起养猪业,很多人觉得简单,不需要什么技术,其实并不是这样。在20多年专注养猪的过程中,有很多创新技术,没有技术发展难以为继。2018年牧原出栏生猪超过1000万头。”秦英林说。 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。秦英林认为,养殖业目前仍面临着生产效率低、疫病防控能力差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充分、养殖设施用地紧张等问题。 秦英林建议,成立奖励基金或扶持基金,鼓励养殖行业加强科技研发,实现智能化养殖。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,未来养殖业将会在机械化、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,大数据智能化养殖也成为养殖业转型升级的趋势。建议国家成立扶持基金鼓励畜牧企业探索智能化养殖,实现机器人养殖。重复、机械、简单的养殖环节,可以由机器人代替,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,又有利于疫病防控。 当前我国畜牧业规模化程度及养殖水平显著提高,同时养殖粪污也大量集聚,秦英林建议,应鼓励和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构建种养循环结构,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。建议国家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村新型服务业重点扶持,鼓励养殖企业为农户购买或自主开展农技推广,建设区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验室,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沼液资源化利用输送管网的铺设补助,解决粪污就近还田问题。在畜禽粪污利用方面,建议国家加大对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的建设补贴力度,出台大田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扶持政策,或对使用者进行奖补,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 随着养殖业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,以及更高环保标准要求和更高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控要求等,畜禽养殖环保设施和疫病防控用地紧张,成为制约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瓶颈。秦英林建议,国家应综合考虑不同畜种、不同规模、不同区域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特点,全面、清晰地界定生产设施用地、附属设施用地的范围和定义,将畜禽规模养殖场相应建设的有机肥生产区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、区域洗消中心等环保和防疫设施用地明确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,放宽附属设施用地面积限制。
|